短視頻這塊蛋糕到底怎么分配

前言:“長短視頻”版權之爭在今年集中爆發,引發主管機構、行業和媒體的持續關注。紛爭的背后,實質上是權利歸屬與利益分配問題。最近,小豬優版就以上話題咨詢了北京漢德律師事務所孫海天律師,讓孫律師來跟我們一起聊聊“短視頻這塊蛋糕到底怎么分配”,也許,我們能夠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



怎么定義短視頻

在談短視頻之前,首先要回顧一下短視頻這個相對新鮮的事物產生的背景與發展過錯與趨勢,然后在從行業以及法律兩個角度分析一下短視頻的定義。最后,才能夠就短視頻權利歸屬與利益分配,做出終極判斷。

從行業發展來說,最開始是長視頻影視劇的信網權的買賣。

早在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開始高速向上爬坡的年代,優酷、土豆、PPTV、PPS、愛奇藝、樂視等老一代視頻網站經營者就開始大批量收購片方手中影視劇作品的信網權。2013年泰囧大火、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影片的成功,更是給長視頻交易“火上澆油”。

那個時候,視頻平臺會在買賣合同價格條款中增加一個附帶條件:根據票房的級別調整采購價格,票房越高采購價格越高。在這個時期,涌現出華視網聚、森宇等長視頻采購的莊家,形成了片方、莊家、視頻平臺等產業鏈格局。伴隨這長視頻平臺的產業集中,大量中小平臺被收購或半死不活。

到了2018年,視頻平臺逐步進入到“優愛騰”三國鼎立的時期。舊勢力的頹廢,有時候不是因為其本身實力變弱,而是由于客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或者新事物的產生而改變。

短視頻就是這么一個現象,以抖音為首的短視頻平臺以滿足客戶碎片化時間、觀看濃縮版視頻為起點,而產生了新的生態,奪走了“三國”大量的客戶流量,使得長視頻與短視頻的競爭愈加激烈,從目前的格局來看,長視頻平臺已經觸及了“天花板”,而短視頻則越發火爆、一發不可收拾。

對于抖音平臺上的短視頻分析,則可以對短視頻進行行業定義。

首先短視頻有個“短”字,特別指的是作品時間。長視頻一集電視劇至少40分鐘。一部電影至少60分鐘。而短視頻短則10秒以內,長則不超過30分鐘。而大多數的短視頻長度在3分鐘以內。

其次再看內容,短視頻的內容粗糲可分2類:原創與二創。二創又分混剪、拆條,而混剪與拆條通常伴隨著彈幕與解說元素,尤其來源于B站的短視頻,彈幕是標配。從大數據抽樣可以得出結論,二創的素材大部分來自于已有影視劇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通常情況下,UP主違法將他人作品進行修改、匯編、改編形成演繹作品,再將演繹作品上傳到平臺。UP主肯定是侵權的。而對于非推薦類的短視頻作品,短視頻平臺則受避風港待遇。

在今年夏季,73家影視公司聯合發聲明:呼吁抵制短視頻盜版行為,直接劍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生態中存在的海量盜版??梢?,影視公司已經注意到他們的利益被侵害、“優愛騰”則唏噓自己的客戶流量被“奪走”。

既然事情已經在行業內挑明,擺在短視頻平臺面前的一個問題也就出現了,對于一些能帶流量的影視資源,看來是躲不過要采買一些了。緊跟著的問題是:如果要采購,應該從誰手里購買呢?

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出現了。短視頻的權利在誰手里控制?視頻平臺、莊家、還是原始出品方?


短視頻的權利在誰手里?

剛才列舉了三類主體。視頻平臺、莊家、原始出品方,究竟短視頻的權利在誰手里呢?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類。

首先談一下,第一類主體——出品方。影視作品的權利人肯定是出品方,出品方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必然包括修改權、匯編、改編權利,所以出品方是有權利將自己的作品混剪、拆條成為短視頻,并將短視頻許可給抖音等平臺。

第二類是主體是視頻平臺,優愛騰在早期簽訂的長視頻采買合同中是不包括短視頻的。但合同中通常會約定,出品方把影視劇的花絮、預告片等多個版本都作為授權標的物。但這可以理解為:視頻平臺擁有短視頻的權利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合同中許可的標的物僅僅是長視頻的不同版本、與花絮、預告片,并沒有將演繹的權利進行許可,所以優愛騰并不當然享有制作短視頻的權利,自然也就不可能擁有短視頻的著作權。

第三類主體是莊家,莊家的情況與優愛騰基本一樣,就不再贅述了。伴隨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尤其是最近3年,優愛騰與莊家開始在調整了采買的合同版本,增加了短視頻條款。 這樣,后兩者也開始擁有了短視頻的權利。

綜上,要看誰擁有短視頻的權利,唯一的標準是回歸到合同本身。即,沒有約定在出品方,有約定在莊家、優愛騰。當然有約定的話,也未必排除出品方的權利。還要看出品方與莊家、優愛騰簽訂的許可的性質——即是否是獨占授權。如果是獨占授權,則出品方在授權地域和時間范圍內,失去了對權利的控制。只有對合同進行了審查、對相關授權情況進行調查,才能得出某一部影視劇的權利人是誰。

是誰的問題解決了,抖音類短視頻平臺也就知道該和誰談合作了。


短視頻采買的困局

解決了權利人的問題,下邊一個問題該事授權環節了。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畢竟授權了才有錢收,才達到最終目的。

但現在短視頻采買市場怎么樣呢? 肯定不好。如果好,那73家公司就不會聯合發聲了。賺了錢的人,就不會發生呼吁了。那么,采買市場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短視頻平臺沒有動力去購買版權。那么,為什么沒有動力呢?答案是避風港規則。

那么,什么是避風港規則呢?答案是對于短視頻來說,平臺經營者沒有事先審查的義務,只有在收到權利人有效通知后刪除、屏蔽的義務。換言之,平臺在得到通知前,作品可以自由自在的被用戶瀏覽而平臺無需承擔責任、也無需支付金錢。

這么好的法律待遇,可以大大減少采買的動力。辯證的看,也正是這個法律原則規定才保護了互聯網資訊的聯通,使得每一個獲取資訊的難度與成本大大降低。保護了一方,客觀上就會損害一方。內容權利人在為互聯網發展的道路上,付出了天文數字利益的損失。截止到現在,權利人與短視頻平臺之間的交易動力不足導致交易規模沒有增速起來。

困局是要突破的?在突破這件事上,政府必須有所作為。政府如果加強對于短視頻平臺的要求,則可以推動采買市場的發展,也必然會推動正版化進程。讓避風港不僅能避風,還能出海。